回顶部

欢迎光临君君借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石家庄
借阅台 |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会员中心 | 客户服务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图书馆 > 中文图书> 励志> 成功励志

好好说话第一步-学会倾听

好好说话第一步-学会倾听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书本编号:
9787514222418
出版日期:
2018年06月
页数:
0
包装:
平装
字数:
0
定价:
48.00人民币
售价:
40.8人民币
库存:
暂无库存
平均评价:
读过这本书的人还读了(Readers who read this also read):
编辑推荐(Editor's Review):

   人际关系的建设中,比说更重要的,是倾听!
  美国Amazon书店沟通类经典畅销书,权威人际关系指导手册
  威廉玛丽学院心理学教授30多年家庭治疗临床经验麦克?P.尼可斯博士倾心力作!
  125000 名读者表示已因此书改变了他们的个人和职业关系。
  帮助你打通各关系“沟而不通”的管道,摆脱冲突,消除彼此间隔阂,让周围的关系更美好。

  说与听,是沟通的两大要件;但一直以来,市场上关于说的书籍较多,也大多都会强调“听”的重要性,可把“听”单独拿出来系统讲解的始终是凤毛麟角。能够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更是少之又少。
  本书是一本品质较高的沟通类的好书籍,作者尼可斯博士是威廉玛丽学院的心理学教授,有着三十多年的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的临床经验。本书自初版上市以来,已达二十余年之久,但仍一直雄踞美国Amazon书店沟通类畅销榜,为其沟通类的经典畅销书。其不仅以心理学为基础,深入系统地向我们阐述了倾听对于关系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具体的使用技巧,同时添加了简单实用的练习,理论和实际运用结合的系统讲解,权威、系统、深入、具体、实用。无论对于心理学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大众,都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籍。


  “什么是真正的倾听?为什么人们不听?”作者问。难道它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
  珍稀宝贝?尼克斯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项艺术来改善与修补伴侣、亲子、朋友
  与同事关系,甚至告诉我们如何提高我们自己的“听力”!他也解释“什么不
  是倾听”,解释我们为什么不听以及倾听的障碍为何(特别是“防卫是因为过度
  的情绪反应”)。幽默、真实的生活案例与简单的练习,让本书成为一部实用又有趣的自助手册。
  ——《出版家周刊》(PublishersWeekly) 

内容简介(About the Content):

      一个人说话,另一个人倾听,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它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大多数人也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比实际上更好的倾听者。但很多时候,人们似乎都不听彼此说话:
  “他希望我能听听他的困难,可是却对我的难处不闻不问。”
  “她老是在抱怨。”
  “我*一次知道他发生了什么事,还是在他告诉别人的时候不小心听见的。他为什么从不对我说这些?”
  “我没法子同她说话,她太挑剔了。”
  ……
  夫妻情愫的日渐淡漠、亲子关系的剑拔弩张、朋友同事之间的疏离冷落,长期的沟通不良(甚至不沟通)往往是主因,而罪魁祸首正是“听障”:一方或双方不愿倾听。为什么我们与家庭成员、浪漫伙伴、同事或朋友交谈时常常没有连接?情绪反应如何阻碍真正的交流?
  说与听,是沟通的两大要件;但大家都急着说,却少有人用心听。威廉玛丽学院的心理学教授麦克?P.尼可斯博士深知“善听”对于建设各关系的重要性,三十多年的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的临床丰富经验,他归纳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所需的各项技能:先搁置自己需求,抱持同理,化解情绪化反应,运用反应式倾听……在本书中,他结合令我们感同身受的真实的案例和系统的心理解析,附以简单实用的练习,旨在让你掌握如何利用真正倾听来改善自己的个人和职场关系。帮助你打通各关系“沟而不通”的管道,摆脱冲突,消除彼此间的隔阂,让周围的关系更美好。

作者简介(Author the Content):

麦克·P.尼可斯博士(Michael P. Nichols,phD)
威廉玛丽学院的心理学教授,擅长家庭及婚姻心理治疗,也是极受欢迎的讲座演讲者,常做客于《欧普拉秀》《早安今天》等电视节目。他的著作除了广受欢迎的《好好说话第一步:学会倾听》(The Lost  Art  of Listening:How Learing to Listen Can Improve Relationships)之外,还包括修订十版的经典教科书《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Family Therapy:Concepts and Methods)及《停止与你的孩子争论》(Stop Arguing with Your Kids)《家庭与伴侣评估》(Assessing Families and Couples)等适合一般大众阅读的心理学著作。

目录(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篇 为什么倾听这么重要
第一章 为什么倾听这么重要  003
被听见就是被重视,它满足了自我表达及与他人沟通联系的需要。悦纳的倾听者容许我们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他人的倾听与注意协助我们在肯定自己的过程中,厘清思绪及感受。被了解的需要是滋养人心的养料。

第二章 倾听可形塑自我及人际关系  019
和一个对我们所说的话表示非常有兴趣又有反应的人在一起时,我们仿佛生意盎然,整个人都活了起来!倾听对我们的生命,就如同工作及爱一样,是十分重要的。了解倾听所散发的动力,使得我们可以更深入且丰富与他人的关系。

第三章 沟通是如何瓦解的  036
人格是一直在变动的,没有所谓的“固定性”,这种人格的“动力说”指出人是可以改变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改变对别人的反应方式。我们不是受害者,事实上,我们都是参与者,而我们参与之后的结果,影响深远!

第二篇 我们为什么无法倾听
第四章 “什么时候才轮到我说?” 065
倾听最关键又最困难的是:真正的倾听者需要对说话的人本身以及他所说的话感兴趣。要想对某人感兴趣,我们就必须先搁置自己的兴趣。倾听不只是主动的过程,它通常需要刻意努力,以搁置我们自己的需求及反应。

第五章 内在的期望损害了我们倾听  087
不要用概括性的否定字眼形容自己,我们只有某个部分是有倾听困难的。运用一点想象力,把我们的那个特别部分看成是“次人格”,也就是早期“客体关系”的残留物,则可能会引领我们找寻到病源。

第六章 情绪化让我们具有防卫性  102
他人疏离我们,并不是因为“害羞”或“有所保留”,而是因为他们是针对我们靠近他们时的情绪做出反应。学会抵制不自觉的情绪化反应,可以让你更强韧,也可以改变你与他人的关系。保持开放、冷静,这是最困难的部分,尽你所能努力吧!

第三篇 倾听的技巧
第七章 倾听的核心:暂时搁置自己的需求 129
当没有任何被了解的讯号时,说者会开始怀疑他所说的是不是有意义,是不是值得说出来。好的倾听有两个步骤:首先,听进去说者说的,然后让他知道我们听见了。一个失败的反应,就像一封寄出去却没有得到响应的信,你永远不知道信是否寄到了对方手中。

第八章 同理心自开放做起 148
敏感是对别人的感受有反应,不是假定你知道他们要说的是什么,而是以感兴趣、开放的心,来了解对方要说的。另一方面,敏感是要用你自己对他人的了解,来了解他们的观点,也尊重他们的个别性。

第九章 如何化解情绪化反应 167
试着控制你的感受,会导致更多的过度反应。不要等到你的挫折已积累成愤怒了才谈,清楚地描述你不高兴的原因,当冲突来临时,就公开谈一谈。早点说出来,对于你来说,更容易降低声调,进而减少一些指控的用语。

第四篇 人际关系中的倾听艺术
第十章 亲密伴侣间的倾听 197
较实际的伴侣,不会在他们不能取得共识的主题上打转,他们不会越来越疏离,或在情感上隔离彼此,而是会寻找联系的可能途径。倾听以及适应彼此的现实情况,需要在“容忍”及“选择性的相聚”之间取得平衡。

第十一章 家庭中的倾听 228
“被倾听”创造了一种“被谅解”及“有价值”的感受,不被倾听则造成不安全感。阻碍倾听的最大障碍,是来自我们自己想对某人告诉我们的事“采取行动”。作为一个较好的倾听者,父母应该少引导,多跟随。

第十二章 倾听儿童与青少年 246
只有当父母不再认为孩子是自己未完成的作品及手中待塑的陶土之后,才能开始真正听孩子说话。放下我们想控制、改造、操纵以及改善他们的这些企图,专心听他们说话。

第十三章 倾听朋友及同事 274
对朋友表示同理心,是指听他们的意见。友谊不需要全然地一边倒或完全中立,因为在表示不同意或给予忠告之前,好朋友是会倾听的。与他人相处应该是:依他们是谁—而不是我们“需要”或“想象”他们是谁做出反应。

后记

书摘(Excerpt):

“你有没有听到我说的话?!”
  为什么我们不听别人说话?人们常常会给出过于简单的答案,大部分都将责任落在听者的身上,比如丈夫就是出了名的没有同情心的坏听众。艾伦对格瑞“没空”的解释,虽然并不全然是在挑剔(“我知道他需要时间轻松一下”),但毕竟还是把箭头指向了他。格瑞没有倾听,就表现在他的行为上。
  事实上听(或不听)是两个人的互动过程。就格瑞来说,同艾伦谈孩子的事很让人受挫:“她总是抱怨,说孩子们不放过她,甚至连她去浴室也要烦她。但是,是她自己鼓励孩子这么做的啊!她就是不肯让他们自己玩,也不让自己有独处的时间。我最烦的是,她总是偏爱小的那一个,特丽做的每件事都可爱,而查尔斯做的就是不对!如果我要说什么,即使是很有技巧地说,她也都会哭起来,说我在挑她毛病!所以,我就学会闭嘴了。”
  艾伦觉得自己被忽视是因为格瑞不肯跟她说话,但她的问题在于不肯听一听他的意见。格瑞的立场和她的不同,甚至带有批判,这使得她更难听进去他说的话。然而,两个人如果在很重要的事情上起了冲突,那么除非能了解到对方的观点,否则结果可能是一种情绪断绝(emotionalcuto?)。
  格瑞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因为艾伦只知道抱怨她自己制造的问题(他是这么认为的),又不肯听他的看法。但是,格瑞既没有尽力去听,也没有设法让艾伦了解他的看法。如果格瑞在忠告之余,匀出时间来好好听一听,也许艾伦就可以得到一丝被理解的感受,而他也可以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对于他而言,按捺住自己的情绪去倾听妻子的感受,特别是在他有强烈感受的事实上,是很困难的,但这并不是一位丈夫与父亲因此而退缩不理的好借口。
  别人不听我们说话,我们想当然地会认为是对方的错,是别人自私、不体贴。而当我们不去听时,是因为我们觉得无趣,或者累了,或者不喜欢别人居高临下的口气。事实上,倾听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虽然失败的倾听都是以“没人要听”这种痛苦体验收场的,但人们不听,却是各有理由。

  许多年前,一对年轻夫妇来我的诊所,抱怨他们在沟通上的许多困难。当我问到困难在哪里时,那位丈夫说:“是我太太,她这个人太无聊了!”(谁说男人对自己的感觉总是闭口不谈的?)我克制住自己先别对这个浑蛋发火,要他解释为什么。原来这个男的是位律师,在州长选举中担任竞选顾问的工作,他每天忙个不停,不是参加策略商讨,就是撰写会议演讲稿、与候选人会面、接受电视访问、安排跨州活动出席、应付对手的攻击,以及计划反击,等等。夜里,当他回到家里,脑袋里还转着一天的困挫及兴奋,含含糊糊地跟太太打了个招呼,就窝在沙发里喝点酒,看看报纸。
  我问他,为什么反而不愿意谈一谈自己一天发生的这么多事,他说他老婆对这些不感兴趣。她是一个动画设计师,一点都不关心政治。她抗议说,虽然自己对政治不是那么了解,但是她对他及他所做的事感兴趣。然而,他却不买她的账。
  我请这位先生想想某个他知道对选举有兴趣的人,而他可以与这个人热烈讨论。我请他思考一下,在与这个人一道时,自己又有什么不同?他承认,确实大不一样。然后我就要求他,不妨做个实验,给自己一个星期的时间,回到家里,假装他的太太就是那个热心政治的人,是他可以一起热烈谈论的人,他答应说试试看。
  第二个星期,他们夫妇俩是笑着来的。“你知道吗,”他说,“她没那么无聊了!”

  这位年轻律师的“沟通无能”,正是男人总爱沉默的一个例子。男人是不是情绪上的文盲?只是一味地做,一直在劳作、玩乐、完成,他们就没有情感的语言吗?这样的刻板印象忽略了沟通的互动本质,以及“期待(expectation)”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人们不太说话,并不表示他们没想什么,而是他们不相信另一个人乐意听他们要说的。我对上面那位律师的建议是:假装太太是关心政治的人,鼓励他打破沉默。真正关键的是他对她的态度,那种热忱同她谈话的兴致,打破了“逃避”模式。事实上,当我们假设倾听的对方是感兴趣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变得更有趣。

  你以为你说了,为什么别人却没听见
  有时候,别人没有听到我们说的话,是因为他们那天过得很不如意。他们也许仍然在气某人所讲的话,或者在想着许多必须完成的额外工作。他们屏蔽我们的原因,有许多因素。比如,他们认定我们跟他们说话,只是要向他们索求什么,或是要教训他们,或是根本就不关心他们。听的人不爱听,通常是因为他们已经预料到我们想说什么,或者是因为他们无法暂时搁置自己的需要,或者是因为我们所说的,只会引起他们的焦虑而已。简而言之,虽然我们感觉受伤后,很轻易地把这种失败归咎于听者的抗拒,但事实上,人们不听的理由,又多又复杂。
  沟通一旦瓦解,我们站在自己已经尽力的立场上,就很容易认定是对方没有说出他想说的,或没有听见我们所说的。通常产生误解时,双方都是这么想的。如果我们能明白,说者及听者都有筛选意义的不同管道,那么可能就会对沟通有一些帮助。
  说话一方的意图就是传达出自己想说的,他所发出的讯息会对接收的听者产生一种影响。
  好的沟通,意味着说者能达成自己想要的影响,也就是说,他产生的影响与他的意图一致。但是每一个讯息都需要通过两道筛选过程:首先,说者明确地表达;其次,听者能理解对方所说的话。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的意图并没有达成我们所要的影响,个中原因,其实很多。
  有些误解的原因很单纯,学会了技巧就可以加以改善。举例来说,通过反馈,听者可以告诉说者,他们传达讯息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这样,也给了说者一个机会,澄清他们所要表达的。但是,也有许多造成误解的原因,不是那么单纯直接,也不是简单改善就可以修正的。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年轻律师,他认定太太对他的工作不感兴趣,这只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倾听并发症”的一个案例而已。

  移情作用

  说话的人容易在倾听者身上投注一些期待,这种动力(dynamic)是精神分析学派所谓的“移情(transference)”。为了简单起见,人们常常将移情简化为如下情况:病人假定那个沉默的心理分析师是他父母的翻版,就如亲生父亲一样严厉批评他,或如母亲一样以他的成就来劝诱他,希望他更努力。事实上,“移情”指的是:所有个人经历的关系都受个人的“主观性(subjectivity)”影响,包含过去的经验、期待、感受、希望与害怕。移情并不只限于治疗领域,也不只是一种歪曲(distortion)而已。

  克里斯成长的过程中,有个善妒又爱争的姐姐,她总想证明他是错的。姐姐会问一些听起来“无害”的问题,但是结果都一样:证明克里斯错了,或者他很笨,或者既错又蠢。现在,不管克里斯向女友解释什么,只要她反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觉得自己被攻击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移情就是说者对于听者的经验是无意识
  地依据先前建立的期待而组织起来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沃尔特很不喜欢妻子停不下来的批评。几乎他所说的每一件事,妻子都要反驳他。结果,他就不再多说了。但是,根据朱莉娅的说法,沃尔特这人太过敏感。他虽然承认自己有时候是这样,但是他坚称他的老婆是一个挑剔、喜欢掌控的人。“她总是叫我做这做那,”他说,“她就不能让我清静一下。”如果你觉得沃尔特的抗议像是一位青少年在抱怨他的母亲,那你就明白了,这是一种“移情”的现象。
  不管沃尔特的老婆要求他替她做什么事,他都觉得她是在指使他。对于许多女性来说,被迫扮演一个“控制型”母亲的角色,这种经历可是再熟悉不过了。那么该怎么办呢?这可是个难题。其中一个解决方法是,女性需要好好考虑到男人过度反应的倾向,小心避免让对方觉得自己在抱怨个不停。事实上,沃尔特的妻子也这么试过,她知道丈夫很敏感,曾有过几个星期都没有要求他做什么。但是,对于她来说,照顾家庭与庭院负担实在太大,她忍不住抱怨说,她需要丈夫分摊一些责任。因为积累过久,她的话音里难免烦躁起来,他因此觉得被指责了,也很气愤,那个恶性循环就又重新开始了。
  另一个解决方法,是人际分析学派创始人哈里·斯塔克·沙利文使用过的一项技术。沙利文以治疗严重困扰的病人而著称,他的许多病人都有偏执幻想,也就是最严重的投射行为(projection)。只要沙利文感受到某位病人可能会投射一些期待在他身上,那他就会采用他所谓的“反投射评论(counterprojectivecomments)”,明确否认被投射的那个角色。这种评论的重点在于,要稳定好另一方的情绪。例如,治疗师用指责的口吻说:“我不是你妈!”这就不恰当了。更能安抚人心的说法是:“我不是要挑刺,但是你可不可以帮我一个忙,不要把事情弄得更复杂?”
  移情常被视同“歪曲”,但它还涉及说者当下对听者的需求。举例来说,一位女性正聊到电视上看到的一个节目,她可能并不希望从听者身上得到什么。然而,假如这位女性遭遇了车祸,那她也许就需要听者担任一个同理的“自体客体”了,并将这个需求投射到听者身上。在案例一当中,她也许乐于与听者分享自己相似的经验;而在案例二里,除非她自己的感受被理解了,否则,她可能不希望中途被打断。
  精神分析学派的另一个名词“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指的是听者这一方所带来的一种复杂状态,即听者的主观性歪曲了他的对话经验。如同前述的移情一样,“反移情”不是一种单纯的歪曲而已,我们对他人的期许,实际上塑造或重塑了人我关系。一个女人如果期待男人只爱谈自己的事,那么就会追问起他来,而不提自己的事,这也因此更证实了她的期待;一个男人如果期待他太太“流水账”的一天单调乏味,也就不会去问一些能让事情有趣起来的问题,结果,他在谈话中所获得的,和他所投入的是差不多的。

  多萝西对她的弟弟建议说,他们应该问一问母亲,希望怎样安排父亲的葬礼。罗恩火很大地回应道:“我总不能抛开一切,就这么飞过整个国家去吧?我可没有一个星期时间,待在那里什么都不做,只是哀悼啊!我在这里有事要忙,很多人还指望着我呢。”多萝西不曾对弟弟有过这样的期待,也不清楚他为什么会对自己这么生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反移情就是:听者的情绪反应干扰了他听人说话的进程。
  当听者陷于反移情之中时,成熟的反应,比如说同理心、洞察力、幽默感、
  智慧与关心他人,都在经过了听者的“情绪三棱镜”时受到歪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移情”与“反移情”这两个名词不能解释所有我们不明白的地方,但却提醒了我们:无论是听者,还是说者,都可以破坏倾听。事实上,区分两者是有点武断的(除非你误解了我之前所说的),因为沟通过程总是存在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e),这也反映了双方的主观现实(subjectiverealities)行动与互动情况。
  造成听者筛选信息的主要因素,是听者自身的需求、成见、期待,以及防卫式的情绪反应。

图书内页(Look Inside):

评论

借书指南
借书演示
免费注册
会员等级
常见问题
烤羊腿桌
支付方式
支付宝支付
门店支付
网银支付
微信支付
烤全羊桌
物流配送
免运费政策
配送服务承诺
签收验货
售后服务
退款说明
读者活动
商家服务
服务市场
广告服务
实体门店